病魔興風作浪 母女互控家暴6次

弒母案的母女都有精神疾病,曾就醫住院,都是高雄市衛生局長期列管服務的個案。原本社區關懷員跟潘母約好15日前往家訪,不料早了2天出事,讓人不勝唏噓;據了解,母女經常吵吵鬧鬧,相互通報家暴達6次之多,「早已是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的常客!」

據指出,潘母有恐慌症及躁鬱症,平常在高榮治療,潘女則有躁鬱症,在一般診所就醫,母女曾因精神疾病住院,出院後,衛生局即啟動關懷機制,派社區關懷員定時打電話或家訪,了解她們的服藥情形及生活作息,有時也陪同就醫。

衛生局表示,潘母於2013年2月起列為服務個案,同年11月潘女也列管服務;潘姓母女是基督徒,與同是教友的關懷員建立起彼此信任的關係,潘母看病服藥比較規律,但因媽媽較會碎碎念,女兒受不了媽媽的嘮叼,加上就業不順等因素,就醫、吃藥斷斷續續,兩人情緒不穩,常會講話互嗆起摩擦。

防治人員感慨的說,原本和潘母約好今天家訪,關懷她就醫及服藥情形,想不到,卻在前天發生憾事。

根據社會局記錄,潘家母女從2008年起就常因起口角、甚至互毆,而向社會局互相通報家暴,最近一次是去年9月29日通報,前後有6次之多。

家防中心主任陳桂英表示,2011年潘女曾在通報遭母家暴後,由社會局協助聲請保護令,法院曾核發暫時保護令,但要通報通常保護令時,潘女又撤銷;而潘母雖通報家暴多次,卻不曾聲請保護令。

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林耕新說,家屬應該去了解常見的精神疾病,如果毒癮或精神疾病發作,家人應暫時離開現場,不要正面硬摃與對方起衝突,若情況難控制要尋求外力協助。

衛生福利部統計,目前國內慢性精神病患者約14萬多人,相關身心狀況皆當地衛生局人員、公共衛生護士或是社工負責追蹤。

衛福部心口司科長賴淑玲表示,國內公共衛生護士人數約有2千多名,但除了精障人士外,還有其他身心障礙民眾需要訪視,第一線的訪視人力仍有待加強。

「要錢沒錢,要人沒人,這就是第一線的窘境。」在苗栗海線地區擔任社工員的陳姓社工表示,社工即便知道個案的精神狀況不穩,但只要他沒有傷人或是自傷,警察、醫師都沒有權利將病患強制住院,且長期住院需一筆龐大的費用,對於這些家庭而言,根本無能為力。

台北市生命線協會總幹事朱開玉表示,目前台灣的精神病院都是給急性精神病患使用,但若遇到慢性精神病患者,卻沒有提供像是中途之家的場域,讓這些病患療養,就會導致雙方在一次次的衝突中累積不滿,最後就傷害彼此。

返回列表

服務諮詢、申請表單

電話諮詢 線上客服